当前位置: 系部首页 >> 正文

通知公告丨诈骗无暑假,“防诈安全线”要筑牢!

审核:保俊 复核:袁丽男发布者:程学顺 [发表时间]:2025-07-16 [来源]: [浏览次数]:

A88DB

暑期过程中,大学生们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然而,假期也是各类诈骗案件的高发期,不法分子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警惕性较弱等特点,设下多重“陷阱”。为切实保障同学们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我系特发布暑期防诈骗提醒,助力全体学子平安度过假期。

一、暑期高发诈骗类型,这些“套路”要认清

1.暑期打工谨防被骗

暑期打工,安全第一。面对“高薪兼职”“轻松日结”等诱惑,务必擦亮双眼:陌生招聘信息要通过正规平台核实,对“先交押金”“异地培训”等要求多留个心眼,尤其警惕要求前往陌生城市,出发前务必告知家长去向和联系方式。

警示案例

近日,山东济宁一则“21岁大学生张玉玺暑假打工失联,疑似被带至柬埔寨”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报道,张玉玺为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大一学生,7月5日从学校出发前往广西北海打暑假工,7月6日与家人最后一次联系后便音讯全无,警方调查显示其目前身处柬埔寨,疑似与其他3名学生一同被诱骗。这一事件为全体大学生敲响警钟:暑期兼职、出行背后,可能潜藏着精心设计的诈骗与陷阱,提高警惕刻不容缓。

2. 兼职刷单诈骗

“轻松兼职、高额返利”为诱饵,让学生先小额投入获取返利,再诱导加大投入,最终以“任务未完成”“系统故障”等理由拒不返款,卷款消失。此类诈骗隐蔽性强,极易让想利用假期赚钱的学生中招。

137FA

警示案例

南伞镇鲁某在网络阅读小说过程中看到了刷单兼职的广告信息,其便点击该广告并在该广告内填写了自己的相关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后鲁某分别收到了两条诈骗分子的刷单邀请,双方都通过让鲁某对其指定的抖音、快手博主进行点赞,给予获利3-15元的报酬,但鲁某觉得任务量较少获利较低,双方便诱导其完成了三次“pk擂台排位任务”让鲁某成为正式员工,为获得更多收益和任务,鲁某下载了相关刷单的涉诈APP,参与更大金额的刷单任务。

前期鲁某投入刷单的本金均进行了返还并留有一定利息,因此鲁某放下了戒心,加大了资金投入,后期双方便以PK擂台时输入房间号错误、未按规定时间内充值积分、进行排位任务、提现时操作失误为由,诱骗鲁某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才能返还其本金,后鲁某共计被诈骗18万余元。

3. 游戏装备/账号交易诈骗

针对学生群体喜爱游戏的特点,骗子在社交平台或游戏内发布“低价出售装备”“高价回收账号”信息,诱导受害者通过非正规平台交易,以“保证金”“验号费”等名义骗取钱财后拉黑。

E2A5

警示案例

勐捧镇字某成在暑假期间在名为“交易猫”的APP售卖自己的“和平精英”游戏账号,字某成在上发出售卖信息后,诈骗分子通过QQ联系字某成,表示其有购买意愿,对方让字某成录取游戏装备视频,称要对账号进行评估,评估完以后,对方表示愿意购买,但要在交易猫平台进行交易,之后对方给字某成发送了一个二维码,受害人点击二维码,页面跳转至其他平台的人工客服,客服说要先缴纳2000元的保证金,字某下载对方提供的支付软件,并在该软件内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绑定的银行卡进行支付,支付完后,字某再次联系客服,客服说因为其交易超时,需要重新缴纳保证金,受害人再次支付1000余元,客服表示再次缴纳后2-3分钟即可完成交易,且保证金会随着售卖账号装备的钱一起返还给字某成,后字某成意识到被骗,申请退款时,客服链接已经被禁止,字某成联系交易猫平台客服,客服表示,受害人点击的链接是假的,并非平台客服,最终被骗3564元。

4. 冒充公安/老师诈骗

这类诈骗自称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称受害者卷入洗钱等犯罪案件,要求配合调查并将资金转到“安全账户”自证清白,学生群体社会生活经验较少,故而在听到对方是公检法人员,极易心慌意乱、手足无措,而骗子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从而实施诈骗,而冒充学校老师、辅导员,则以“缴纳费用”“领取补贴”为名让学生转账,利用学生对师长的信任实施诈骗。

331E

警示案例

南伞镇某高校学生徐某清,暑假期间在家过程中接到一个陌生号码其自称是某地的公安,问徐某清是否在某地办理过一张什么银行卡,徐某清回复其没有,对方又问徐某清身份证是否丢失过,徐某清回复对方曾经丢失过,对方就说有可能是徐某清身份证丢失,别人用徐某清的身份证办理了一张银行卡,这张银行卡现在涉嫌洗钱,已经被某地的公安掌握,要求徐某清配合其调查,随后对方称犯罪嫌疑人名字叫李某,目前已经被公安机关抓获。随后对方说有办法教徐某清怎么解决,并添加了徐某清的QQ,登陆后通过QQ给徐某清发了一张图片,图片显示标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拘捕令暨冻结管收执行命令”内容有徐某清的半身照片和身份信息,办案单位显示某某市公安局。之后让徐某清找个没人的地方,教徐某清在手机内下载了远程操控手机和屏幕共享的软件,随后按照对方的要求逐步操作,徐某清收到验证码,并将验证码告诉对方并进行人脸识别。后其银行卡内的20000余元被对方转走。

5. 校园贷/套路贷陷阱

“无抵押、秒到账”为噱头,诱导经济拮据的学生借款,实则暗藏高额利息、违约金,通过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手段逼迫学生还款,严重影响学生及家庭生活。

32EA4

警示案例

大学生小王一直想在暑假创业,却因资金不足而发愁。这时,他接到了一个推销贷款的电话,对方称“无需征信,手续简单,秒批到账”。小王心动了,便向这家借贷公司借款3000元,约定一个月内还清。签完合同后,对方以“周息30%和手续费100元”为由,扣除1000元,小王实际拿到手2000元。

然而,4天后,对方就要求小王还清3000元借款,并要挟称“不按时还款,就骚扰你的同学朋友”。小王无力偿还,对方又提出可以帮他从其他贷款公司借款来填平这笔债务。就这样,小王陆续找了13家借贷公司“借新债还旧债”,贷款十多次后,债务竟高达10万余元。此后,借贷公司不断升级催款方式,发送不雅信息,还打电话骚扰小王的亲朋好友,小王不堪其扰,最终选择报警求助 。

二、防诈“五字诀”,时刻记心间

“查”:遇陌生来电、信息,涉及金钱往来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客服电话要从官网查询,老师通知要当面或电话确认,绝不轻信“快捷方式”。

“停”:面对“高额返利”“紧急处理”等话术,先停一停、想一想,天上不会掉馅饼,急着催你转账的大概率是骗局。

“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是“三大禁区”,绝不向任何人透露,手机APP权限要谨慎开启,避免信息泄露。

“拒”:拒绝点击陌生链接、下载非官方APP,拒绝私下交易,尤其是游戏账号、二手商品等,务必通过正规平台操作,留存交易凭证。

“报”:一旦发现被骗,立即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拨打110报警或全国反诈劝阻专线96110,同时联系家长、老师说明情况,及时止损。

假期是放松的时光,更是考验安全意识的战场。愿我系每一位学子都能擦亮双眼、提高警惕,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度过一个平安、快乐、充实的暑假!

智能制造学院

2025年7月16日

排版 |  李昊泽   责编 | 王在旭   审核: 保俊 袁丽男 马逸群 魏延波